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受教育权平等下的差别对待研究(下篇)(2)

时间:2015-12-02 08:58 点击:
与此同时,也存在对社会弱势阶层的教育优待,或称扶持性的差别对待。近些年来,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下降。针对这一现象,国家自2007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,包括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等,以求缩

  与此同时,也存在对社会弱势阶层的教育优待,或称扶持性的差别对待。近些年来,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下降。针对这一现象,国家自2007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,包括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等,以求缩小不同阶层升学比例的差距。这些政府措施的出发点和底线是受教育机会平等,有助于寒门子弟出人头地,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。优惠措施所面向的是社会弱势群体,也较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。不过,其中也有一些规定需要斟酌。比如,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实行"圆梦计划",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前10%,且是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。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扶持弱者,但"三代之内无大学生"的条件显然过于僵硬:爷爷如果曾经努力考过大学,反而导致孙子可能上不了大学。此外,对于贫困学生的优先录取也许合情但未必合理。一个富裕家庭的学生,尽管他同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一样优秀甚至更为优秀,但因为家庭稍富裕一些,反而可能因此丧失读大学的机会,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接受的。从长期来看,更合理的做法是主要依靠包括奖、减、免、勤、助、贷等在内的资助体系,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尽量消除贫困对学习成绩的不良影响,而不是在录取规则问题上差别对待。修改规则比予以资助容易得多,但非公正之举,难以得到社会的深度认同。
  面对现实中基于阶层的教育差别对待问题,必须全面了解其历史和现实缘由,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,不能轻易做出极端的判断和选择。但是,基本权利平等与差别对待在形式上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。奖励性的差别对待凸显"抑弱扶强、劫贫济富"的特点,很难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。而即便是"抑强扶弱、劫富济贫"的扶持性差别对待,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,如同基于民族身份的差别对待,如果被扶持的弱势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善,阶层身份不再是教育竞争力缺乏的根源,那么相应的差别对待措施也应当逐步弱化或取消。否则逆向歧视的舆论就会抬头,有可能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阶层矛盾。
  四、基于地域的差别对待
  在义务教育阶段,基于地域的差别对待突出体现为就近入学。根据1986年制定的《义务教育法》,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、初级中等学校,使儿童、少年就近入学。这一规定显然是出于对某一地区适龄儿童、少年受教育权利的考虑。一律就近入学的规定在表面上是平等的,但实质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。首先,无论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,他都在实际中按户籍所在地被分到指定的学校,而不能选择更加适合的学校。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,这种通过出生运气获得机会的做法,并不比通过平等的考试竞争获得机会更接近平等。其次,"就近入学"能够保证广大适龄儿童、少年在本地接受教育的权利,却无法保证人们接受满意的、高质量的教育。如果不是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,有谁会愿意舍近求远昵?这一政策的最大问题就是限制了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利。其三,在就近入学的政策规定下,,学区房"的概念应时而生。没有择校和择校费,很多人还是为了择校而付出成本一购买学区房以取得"就近"的资格。择校费尚有助于激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争取考生,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从中调剂一定比率用以平衡强弱学校差距,扶植弱校发展,而学区房却只能使开发商受益。同"就近入学"相比,"择校"使适龄儿童、少年有了选择的权利,可以满足公众对教育的不同需求。当然,对于"择校"也有不少批评,主要是:公办学校间的"择校"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平等原则,拉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的差距,阻碍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。不过,这种批评可能本末倒置了。究竟是择校导致教育不均衡,还是教育不均衡导致择校?根源恐怕在于后者。当教育资源基本均衡的时候,谁不愿意就近入学昵?只有逐步缩小各学校在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的差距,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。
  因此,问题集中到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。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,就近入学和自由择校就可以统一起来。现实的政策走向也体现了平衡教育资源的努力。比如:通过对外引进名校办分校、城乡一体化学校;采取教育集群等方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,通过名校整合薄弱校,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;通过推进对口直升入学方式,让学生不出片区,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学业等等。此外,通过计算机随机派位可以进一步化解择校热问题。即便一个人买了学区房,进入好学校所在的学区片,最后也有可能被随机派位到相对薄弱的学校。在上什么学校无法确定并且差别不大的前提下,不如就在家门口上学了。随机派位是一种纯粹运气的机会平等,它虽然不具有实质合理性,但比受制于先天出生地而不能上好学校的差别对待要容易为人接受。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